新書推薦:

《
丹漆随梦:中国美术馆藏漆画艺术展作品集
》
售價:HK$
528.0

《
中国非遗文化探寻绘本——舞狮男仔
》
售價:HK$
38.5

《
大唐开国录——唐高祖与唐太宗 历史 杜文玉著 揭秘李渊、李世民权谋征伐,再现大唐开国风云
》
售價:HK$
107.8

《
无人机摄影与摄像从新手到高手
》
售價:HK$
54.8

《
电力算力网络:技术、应用与发展
》
售價:HK$
162.8

《
文明交流互鉴:原始儒家与早期基督教生命伦理比较研究
》
售價:HK$
96.8

《
博我以文:清代前中期的古文与知识秩序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售價:HK$
206.8

《
一间自己的房间(精装全译本)激发女性觉醒的心灵之书
》
售價:HK$
55.0
|
編輯推薦: |
本书记录了建筑学家柏石曼在普陀山的游历过程,包含了200余幅珍贵的图片,不仅为我们穿梭回了晚清时的中国社会,更让我们得以了解百余年前一个西人眼中的中国宗教与建筑。对于我们回顾过去,并且在全球化的时代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內容簡介: |
本书内容基于作者1906至1909年在中国游历期间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作者访遍普陀山的各个寺庙,并将亲身经历和所探访到的事实材料用细腻真切的笔触叙述出来,向读者展现出普陀山各寺庙迥异的建筑风格与特点。除文字描述外,作者还在其间穿插了共112幅珍贵的普陀山照片,以及105张精确的测绘图。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与生动详细的文字描述共同勾勒出一副清晰完整的普陀山寺庙图景。本书*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止步于描述,而是从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文化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寺庙背后的文化精髓。通过阅读书籍、采访当地僧人,作者在文中嵌入了大量宗教、历史背景知识,对普陀山各异建筑的宗教和文化意义进行了*为生动的描述与诠释。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分七部分分别介绍了普陀山的概况、岛屿地理位置、宗教历史意义,并择取岛上*为著名的三座主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寺对中国典型的佛教寺庙建筑进行了*为详尽地接受,当中法雨寺又是重中之重。介绍中不仅涉及了寺庙中众多的殿堂的建筑特点、建筑中供奉的神像及其功效,还囊括了寺院中众多建筑要素如池塘、影壁、牌楼、匾额、石碑、栏杆、雕刻等等,细致入微的描述里并没有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蕴含着作者的思考。作者将这些观察与寺院中的宗教、日常生活习惯相联系,探究了岛上诸多墓碑、石刻的含义,并在其中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建筑奇迹进行比较,充分肯定了这些寺院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他认为中国建筑中*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宗教观念。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那些建筑本身了。中国人最好的信念也都表现为这种宗教精神。本书内容基于作者1906至1909年在中国游历期间实地考察的研究成果。作者访遍普陀山的各个寺庙,并将亲身经历和所探访到的事实材料用细腻真切的笔触叙述出来,向读者展现出普陀山各寺庙迥异的建筑风格与特点。除文字描述外,作者还在其间穿插了共112幅珍贵的普陀山照片,以及105张精确的测绘图。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与生动详细的文字描述共同勾勒出一副清晰完整的普陀山寺庙图景。本书*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并未止步于描述,而是从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文化视角出发进一步挖掘寺庙背后的文化精髓。通过阅读书籍、采访当地僧人,作者在文中嵌入了大量宗教、历史背景知识,对普陀山各异建筑的宗教和文化意义进行了*为生动的描述与诠释。
全书分七部分分别介绍了普陀山的概况、岛屿地理位置、宗教历史意义,并择取岛上*为著名的三座主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寺对中国典型的佛教寺庙建筑进行了*为详尽地接受,当中法雨寺又是重中之重。介绍中不仅涉及了寺庙中众多的殿堂的建筑特点、建筑中供奉的神像及其功效,还囊括了寺院中众多建筑要素如池塘、影壁、牌楼、匾额、石碑、栏杆、雕刻等等,细致入微的描述里并没有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蕴含着作者的思考。作者将这些观察与寺院中的宗教、日常生活习惯相联系,探究了岛上诸多墓碑、石刻的含义,并在其中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建筑奇迹进行比较,充分肯定了这些寺院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他认为中国建筑中*有代表性的是一种宗教观念。一旦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能够理解那些建筑本身了。中国人最好的信念也都表现为这种宗教精神。
在柏石曼眼里,那些古朴的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而且是关于时间的场所,是人们生活空间的记忆载体,是不会消亡的。它们的存在,使中华民族永远会在它们身上找到自己的文化记忆。这种将建筑特点与其文化内涵相结合的视野让本书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的宝典,更是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绚丽火花。
|
關於作者: |
恩斯特柏石曼,作为德国著名建筑师、摄影师、柏林工业技术大学中国古建筑学教授不论在德国学界还是在中国建筑学方面都是声名斐然的学术大家。国内外有关柏石曼德研究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柏石曼在中国古建筑艺术与中国文化的结合上在西方学界堪称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式人物。
史良,1988年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从事德语文学理论及文化学研究,已发表文章有《回忆的模仿》《文明拟态》《卡夫卡小说中的罪与耻》。张希晅,柏林自由大学新闻传播学学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