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礼记的读法
》
售價:HK$
82.5

《
被低估的短命王朝:隋朝37年(强秦的翻版,盛唐的前奏!)
》
售價:HK$
75.9

《
重塑未来:明日世界的警醒和展望(《九大思考》作者玛雅·格佩尔全新力作!关于复杂现实的系统性思考和解决方案!)
》
售價:HK$
75.9

《
漫读人脉圈 轻松应对不同的人 解锁成功密码
》
售價:HK$
54.8

《
做田野(中国社会田野如何做?给田野调查工作者的宝藏工具箱!)
》
售價:HK$
72.6

《
近现代中国葡萄酒产业简史:见证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崛起与蜕变(一本书读懂葡萄酒行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售價:HK$
118.8

《
本土与域外的变奏:史语所与中国现代史学(1928—1948)
》
售價:HK$
107.8

《
论语约讲:感通孔子心志的新诠释
》
售價:HK$
63.8
|
內容簡介: |
《卫星互联网宽带接入和高速传输技术》从概念和原理入手,在卫星通信技术脉络的基础上,介绍卫星互联网关键理论和技术。首先,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其次,分析TCP/IP、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再次,探讨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和星上处理技术,介绍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发展的同时,详细介绍星上处理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后,研究卫星激光通信、卫星互联网接入技术、传输协议等,并介绍卫星互联网在宽带接入和高速传输方面的核心技术。
|
目錄:
|
目录前言第1章 互联网及其协议模型 1 1.1 互联网的发展 1 1.2 互联网的组织机构 7 1.3 互联网协议标准的制定 9 1.3.1 协议标准的制定流程 9 1.3.2 互联网中的RFC文档 11 1.4 互联网协议模型 12 1.4.1 OSI模型 13 1.4.2 TCP/IP模型 16 1.4.3 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比较 18第2章 TCP/IP 212.1 TCP/IP族 21 2.2 网络层IP 23 2.2.1 IP的发展演变 23 2.2.2 IPv4协议 24 2.2.3 IPv6协议 34 2.3 传输层TCP和UDP 47 2.3.1 TCP 47 2.3.2 UDP 76第3章 卫星通信 82 3.1 卫星通信的发展 82 3.1.1 卫星通信的提出 82 3.1. 2初的太空通信试验 83 3.1.3 卫星的试验探索 83 3.1.4 通信卫星的发展 85 3.1.5 卫星通信的历程 90 3.2 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93 3.2.1 卫星通信的定义 93 3.2.2 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 94 3.2.3 卫星通信的轨道划分 95 3.3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98 3.4 卫星通信的特点 104 3.5 卫星通信的网络接入 105 3.5.1 卫星移动通信接入 109 3.5.2 VSAT卫星接入 111第4章 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和星上处理技术 113 4.1 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的发展 113 4.2 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分类 114 4.2.1 透明转发类型 114 4.2.2 星上基带数字处理类型 116 4.3 星上基带处理设备 122 4.4 星上基带信息处理技术 126 4.4.1 基带处理技术分类 126 4.4.2 基带处理技术的分析 127 4.4.3 基带处理技术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129第5章 卫星互联网 131 5.1 研究起步 131 5.2 OMNI研究计划 132 5.2.1 计划目标 132 5.2.2 地面模拟试验 132 5.2.3 低轨卫星局域网试验 134 5.2.4 航天飞机IP平台试验 137 5.3 CLEO研究计划 138 5.4 太空互联网和网络协议研究 139 5.4.1 太空互联网路由计划 139 5.4.2 行星际互联网计划 139 5.4.3 空间网络协议框架研究 140 5.5 EuroSkyWay项目和e-Japan计划 142 5.6 中低轨星座系统的建设 142 5.7 我国的研究发展 145第6章 卫星激光通信 148 6.1 卫星激光通信发展 148 6.1.1 星地典型卫星激光通信系统 148 6.1.2 星间典型卫星激光通信系统 150 6.2 卫星激光通信系统原理和技术 153 6.2.1 光学子系统 153 6.2.2 捕获跟踪子系统 155 6.2.3 通信子系统 156 6.2.4 激光大气传输技术 158 6.3 卫星激光通信系统组成 160 6.3.1 信号发射子系统 160 6.3.2 信号接收子系统 161 6.3.3 瞄准捕获跟踪子系统 163 6.3.4 二次电源子系统和热控子系统 164 6.4 卫星激光通信的应用 165第7章 卫星互联网接入技术 167 7.1 随机多址接入技术 167 7.2 按需多址接入技术 172 7.3 随机多址接入技术对TCP的影响 173 7.3.1 系统模型 173 7.3.2 系统性能分析 177 7.3.3 仿真分析 186第8章 卫星互联网传输协议 190 8.1 空间链路特点及其对TCP性能的影响 190 8.2 TCP的基本改进方案 192 8.3 数据报优先级方案 193 8.4 可用带宽估计方案 197 8.5 拥塞窗口指示方案 199 8.6 信道不对称改进方案 200 8.7 代理方案 200 8.8 跨层联合设计 205第9章 星载TCP-Spoofing代理方案及NSTP 207 9.1 星载TCP-Spoofing代理方案 207 9.2 NSTP 209 9.3 星载TCP-Spoofing代理方案结合NSTP 209 9.4 方案性能分析 211 9.4.1 理论分析 211 9.4.2 仿真比较 214 第10章 端到端传输控制协议研究 223 10.1 TP-Satellite 223 10.1.1 主动周期应答策略 224 10.1.2 Super Start策略和Congestion Avoidance策略 225 10.1.3 Loss Distinction策略和Congestion Recovery策略 226 10.1.4 路由器数据丢弃算法 227 10.2 TP-Satellite性能分析 228 10.3 仿真比较 233第11章 总结与展望 242 参考文献 2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