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治疗领域,认知行为疗法以其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成为全球心理专业人士学习的基石。现在,这本经过重大修订的教科书,携超过50%的全新内容,再次引领我们深入探索认知行为疗法的精髓。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朱迪丝·S. 贝克(Judith S. Beck)博士作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将她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刻的洞察力凝聚成文字——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与患者建立联系,如何发展出坚实的个案概念化,如何规划个性化治疗,如何构建会谈结构,以及如何实施核心的认知、行为和体验式技术等。
无论是对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初学者,还是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者,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再读。
關於作者:
作者简介
朱迪丝·S. 贝克(Judith S. Beck)博士是美国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所(Beck Institute for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所长。该研究所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旨在为个人和机构提供最先进的认知行为疗法培训和认证,开发不同主题的认知行为疗法在线课程,实施研究,并作为全球领先的认知行为疗法资源库来提供服务。朱迪丝·S. 贝克博士也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精神病学系的心理学临床教授,她为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撰写了100多篇文章和图书章节,并著有专著,包括《认知疗法——进阶与挑战》(Cognitive Therapy for Challenging Problems: What to Do When the Basics Don’t Work)。她在世界各地就认知行为疗法相关主题做了数百次演讲,她是贝克儿童及青少年量表(Beck Youth Inventories)和人格信念问卷(Personality Belief Questionnaire)的合作研发者,并因在该领域的贡献赢得了多个奖项。她仍持续在位于美国费城郊区的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研究所内部诊所为来访者提供心理治疗。
对认知行为疗法的研究
从1977年的第1个效果研究发表(Rush et al.,1977)开始,认知行为疗法历经广泛的研究检验。迄今为止,有超过2000项效果研究证实,认知行为疗法对各种精神障碍、心理问题和伴有心理因素的躯体问题有很好的疗效。很多研究还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能预防上述问题的再次发作,或降低未来发作时的严重程度。例如,冯·布拉赫尔(von Brachel)及其同事(von Brachel et al.,2019)的研究发现,于普通医疗服务门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各种精神障碍病人,在治疗结束后的5~20年内有持续的改善,而且比只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改善得更明显。(要了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元分析和文献综述,请见Butler et al.,2006;Carpenter et al.,2018;Chambless & Ollendick,2001;Dobson et al.,2008;Dutra et al.,2008;Fairburn et al.,2015;Hanrahan et al.,2013;Hofmann et al.,2012;Hollon et al.,2014;Linardon et al.,2017;Magill & Ray,2009;Matusiewicz et al.,2010;Mayo-Wilson et al.,2014;?st et al.,2015;Wuthrich & Rapee,2013。要了解认知行为疗法在哪些情况下是有效的,请见美国心理学协会第十二分会的网站以及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诊治技术优化研究所的网站。要了解康复导向认知疗法的研究,请见Beck et al.,in press;Grant et al.,2012,2017。)
贝克认知行为疗法的创立
在20世纪50年代末,贝克博士还是一名认证精神分析师,他的来访者会躺在沙发上进行自由联想,而他会对此进行解释。贝克认识到,如果精神分析要被科学界接受,就要对其概念进行实验验证。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贝克决定检验一个精神分析的概念,即抑郁是敌意指向自我内部的结果。
他研究了抑郁来访者的梦,预测相比于非抑郁来访者,抑郁来访者的梦里有更多的敌意主题。令他惊讶的是,他最终发现,抑郁来访者的梦里更少有敌意主题,更多的是缺陷、剥夺和丧失。他认识到,这些主题与来访者清醒时的想法一致。贝克开展的其他研究结果让他确信,精神分析的这个观点——抑郁来访者需要让自己痛苦——可能是不准确的(Beck,1967)。从那时起,多米诺骨牌开始倒下。如果这些精神分析的概念是不正确的,我们还能如何理解抑郁?
当贝克博士倾听躺在沙发上的来访者时,他意识到,他们偶尔会报告两类思维流:自由联想思维流和由评价性想法(尤其是关于自己的评价性想法)组成的思维流。
例如,一位女士在会谈中详细描述了她被性剥削的经历。在会谈的最后,她自发地报告自己之前感到焦虑。贝克博士做了一个解释:“你觉得我会批评你。”来访者并不同意,她说:“不,我害怕我让你厌烦了。”在询问其他来访者时,贝克博士认识到,所有来访者都体验到了与情绪紧密关联的“自动的”负性思维。他开始帮助来访者识别、评价及应对他们不现实的、适应不良的想法。在他这么做了之后,来访者很快就纷纷得到了改善。
贝克博士开始教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住院精神科医生运用这种治疗方法。他们也发现,这种治疗方法用在来访者身上的效果很好。时任住院总医师的医学博士A. 约翰·拉什(A. John Rush)——现为治疗抑郁障碍领域的泰斗——跟贝克博士进行了讨论,计划对此进行效果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这种研究对于向其他人证明认知疗法的有效性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他们于1977年发表了对抑郁障碍病人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了认知疗法与丙米嗪(一种常见的抗抑郁药)具有同等疗效。这是一项令人震惊的研究。它第1次把谈话治疗与药物治疗进行了比较。一项后续研究发现,认知疗法在预防复发上远比丙米嗪有效。2年后,贝克及其同事 (Beck et al.,1979)出版了第1本认知疗法手册。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贝克博士和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开始用同样的程序研究焦虑、物质成瘾、人格障碍、伴侣问题、敌意、双相障碍和其他问题。他们首先对某个障碍进行临床观察,列出其维持因素和关键认知(想法和潜在信念、情绪以及行为),然后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检验,调整疗法,并实施随机对照试验。就这样,几十年过去了。如今,心理问题层出不穷,贝克博士和我以及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仍在继续对心理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建构理论,做出调整,检验疗效,希望能帮助那些饱受困扰的来访者。现在,美国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大部分研究生院都会教授认知行为疗法。它已经成了世界上被使用得最广泛的疗法(David et al.,2018;Knapp et al.,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