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二战全史
》
售價:HK$
74.8

《
把执行做到极致破解管理难题引爆团队执行力
》
售價:HK$
41.8

《
天地会的仪式与神话:创造认同(学衡社会史丛书)
》
售價:HK$
140.8

《
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五大维度再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中国知识传播等)
》
售價:HK$
140.8

《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第2版
》
售價:HK$
261.8

《
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
》
售價:HK$
140.8

《
宋朝往事系列20册
》
售價:HK$
1716.0

《
通用动力F-16“战隼”战斗机
》
售價:HK$
204.6
|
編輯推薦: |
1.图解化核心理论,破解缠论“抽象难懂”痛点
中枢与背驰一目了然,200+走势图,将抽象的“中枢构造”“顶底分型”“背驰信号”转化为直观图形,还原缠论实战精髓,告别文字理论“看不会、用不通”的困境。
2.系统化解构买卖点,打造可复制的交易闭环
三类买卖点全流程拆解:从“第一类买点(趋势底背驰)”到“第三类卖点(中枢扩展衰竭)”,结合个股案例,详解如何通过MACD量能衰减、中枢非重叠等信号提前锁定买卖时机
,让读者直接套用模型,构建高胜率交易系统。
3.拒绝纸上谈兵,直击散户实战难题
高频痛点针对性解决:针对“学了中枢却不会交易”“背驰判断总滞后”等常见问题,总结“量价背离预警”“减仓信号触发标准”等实战口诀,揭示缠论应用中的细节陷阱,大幅降低试错成本。
|
內容簡介: |
缠论,这一源于“教你炒股票”系列文章的深奥投资哲学,历来被视为股市分析领域的瑰宝,却因其复杂性让众多求知者望而却步。本书旨在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精心编排的内容与直观的图文解析,让缠论的智慧触手可及。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全书共7章,每一章不仅深入解读缠论的核心概念,更以大量实际案例、K线图、股价走势图等将抽象理论具象化,助力读者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快速掌握缠论的精髓。
本书不仅再现了缠中说禅的原文精髓,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拓展,使得读者既能直接了解缠论原著,又能在精讲内容的引导下,逐步揭开缠论的神秘面纱,学会运用数学逻辑严谨分析股价波动规律,把握市场节奏,识别买卖时机,乃至预测股价转折点,从而在风云变幻的股市中游刃有余。
|
關於作者: |
股市风云,20多年股票投资经验。专注于分时图技术、布林线技术、瀑布线技术、筹码和缠论的综合研究,形成了 MACD 背离技术交易系统、倒三角交易法等核心股票技术,擅长在基本面分析的基础上,用技术指标为主要工具,以火中取栗的手法,纵横短线波段,在混沌的股市中发掘隐藏的交易机会。
|
目錄:
|
目录
第 1章 启蒙篇:缠论概览与基础构建
1.1/ 缠论概览 2
1.1.1 起源与发展 2
1.1.2 核心思想与原则 3
1.1.3 与传统技术分析的区别 5
1.1.4 学习路径与建议 7
1.2/ 分型的基础:K线的奥秘 9
1.2.1 K线的构成与意义 9
1.2.2 顶分型与底分型的识别 13
1.2.3 包含关系 15
1.3/ 分型在实际交易中的应用 18
1.3.1 分型与趋势判断 18
1.3.2 分型在交易策略制定和执行中的运用 22
1.3.3 分型交易的心理准备与风险管理 24
1.3.4 分型交易案例分析 26
第 2章 进阶篇:笔与线段的精妙
2.1/ 笔的基础认知 30
2.1.1 笔的定义及其在缠论中的重要性 30
2.1.2 向上笔与向下笔的明确划分 36
2.1.3 笔的连接原则与实例解析 40
2.1.4 笔的实战应用技巧 50
2.2/ 线段的深入解析 58
2.2.1 从笔到线段的构建逻辑 58
2.2.2 线段破坏的判断方法与实例 67
2.2.3 线段结束的确认方法与技巧 75
2.3/ 笔与线段的综合实战 84
2.3.1 画笔的实盘案例 84
2.3.2 线段的实盘案例 85
第3章 核心篇:中枢的奥秘与交易机会
3.1/ 中枢的概念与重要性 88
3.1.1 中枢的概念阐释 88
3.1.2 中枢在缠论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92
3.2/ 中枢的识别与画法 99
3.2.1 中枢的构筑 99
3.2.2 不同级别走势中中枢的画法 102
3.3/ 背驰概述 110
3.4/ 区间套 112
3.4.1 区间套的基本概念 112
3.4.2 区间套与各级别走势的关系 112
3.4.3 区间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113
第4章 实操篇:三买三卖的实战技巧
4.1/ 三买三卖概述 115
4.1.1 三买三卖的定义 115
4.1.2 三买三卖的重要性 119
4.2/ 识别第 一类买卖点 122
4.2.1 趋势背驰与第 一类买卖点 122
4.2.2 利用区间套确定第 一类买卖点 126
4.2.3 成交量与第 一类买卖点的关系 128
4.3/ 识别第二类买卖点 131
4.3.1 回调(反弹)与第二类买卖点 131
4.3.2 力度与第二类买卖点 133
4.3.3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135
4.4/ 识别第三类买卖点 137
4.4.1 对前中枢的突破与回抽确认 137
4.4.2 技术指标的配合 140
4.4.3 成交量的变化 142
4.5/ 关于买卖点的问题 144
4.5.1 第二、三类买卖点重合 144
4.5.2 第二类买卖点出现新低、新高 145
4.5.3 第二类买卖点存在多个 145
第5章 深化篇:背驰的识别与交易策略
5.1/ 背驰的概念与意义 148
5.1.1 背驰的定义及内涵 148
5.1.2 背驰在缠论体系中的重要性 151
5.2/ 背驰的分类 152
5.2.1 趋势背驰 152
5.2.2 盘整背驰 155
5.3/ 背驰的力度 158
5.3.1 背驰力度的衡量指标 158
5.3.2 不同级别走势中背驰力度的差异 159
5.3.3 背驰力度与后续走势的关系 159
5.3.4 3种情况下的背驰力度 160
第6章 辅助篇:均线系统的运用
6.1/ 均线系统概述 163
6.1.1 均线的定义与种类 163
6.1.2 均线系统在交易中的作用 165
6.2/ 均线与缠论的结合 170
6.2.1 均线之间的关系 170
6.2.2 均线信号 176
6.3/ 均线定律 179
6.3.1 买点定律 179
6.3.2 短差程序 181
6.4/ 均线的其他应用 183
6.4.1 均线与中枢 183
6.4.2 均线与级别 186
第7章 工具篇:利用MACD指标洞察市场趋势
7.1/ MACD指标概述 191
7.1.1 MACD指标的构成原理 191
7.1.2 MACD指标 192
7.1.3 MACD指标的应用场景 192
7.1.4 MACD指标的局限性 193
7.2/ MACD指标在缠论中的使用技巧 195
7.2.1 缠论中的两次回抽 195
7.2.2 缠论中的双头形态 199
7.2.3 缠论中的三角形结构 203
7.3/ MACD指标参数调整 206
7.3.1 MACD指标参数的基本概念 206
7.3.2 调整MACD指标参数的原因 207
7.3.3 如何调整MACD指标参数 208
7.3.4 调整参数后的效果评估 20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