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書城自編碼: 412461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保健/養生运动健康
作者: [美]贝恩德·海因里希[Bernd Heinrich]著,毛
國際書號(ISBN): 9787573918116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9.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疗愈经济2
《 疗愈经济2 》

售價:HK$ 53.9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
《 养育是一生的课题 》

售價:HK$ 75.9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博伊德传:改变战争艺术的战斗机飞行员 》

售價:HK$ 96.8
苍生渡(共2册)
《 苍生渡(共2册) 》

售價:HK$ 76.8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万千心理·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原著第三版) 》

售價:HK$ 138.6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打破消极循环,告别自我消耗,重塑积极人生。6次修订,全球热销50余年、200万册的自我疗愈手册!)
《 消极成瘾:转化消极,开启幸福(打破消极循环,告别自我消耗,重塑积极人生。6次修订,全球热销50余年、200万册的自我疗愈手册!) 》

售價:HK$ 74.8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盛世长安(实景还原 + 考古成果 + 文献印证,全景式呈现长安从汉到唐的城市细节) 》

售價:HK$ 107.8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世界情报组织秘密行动:上下册 》

售價:HK$ 217.8

編輯推薦:
从实验室到跑道的跨界洞见
作者科学家×跑者双重权/威身份,首/次以科学视角阐释生物钟对跑者身体及心理的影响

跑步抗衰的科学方法
通过理解生物钟,用科学训练(而非蛮干)激活身体的修复与更新系统,延长跑者生命周期,即使晚年依然保持惊人活力与韧性
80岁高龄跑者的热血叙事
是世界著/名生物学家,也是80岁挑战100公里超马的硬核跑者。海恩里希以自身为\实验室”,用奔跑对抗时间,用自身经历告诉每一位热爱奔跑的人:只要足够热爱与专注,就能够一直跑下去
湛庐文化出品
內容簡介:
本书是作者伯恩德·海因里希的自传体著作,讲述他作为生物学家和跑步爱好者的人生历程。书中融合了个人成长故事、科学探索和跑步哲学,展现了作者如何通过跑步和科学研究理解生命、自然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断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潜能。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本书将跑步视为一种实验,通过跑步研究人体生物钟、新陈代谢和耐力等科学问题。从作者5岁开始跑步,到创造多项超/级马拉松纪录,展示了作者充满挑战和突破的跑步生涯。书中还探讨了生命的意义、自然界的规律以及人类在时间面前的渺小和伟大。

全书以作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为几个部分:第1-3章主要讲述作者童年与早期生活;第4-7章是作者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伯克利分校的学术与科研生涯;第8-11章详细记录了作者的跑步生涯,包括多次超/级马拉松比赛的经历和成就;第12-16章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观察,探讨了生物钟、寿命、老化等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第17章是作者在晚年对人生、科学和跑步的反思,以及对未来跑者的激励。
關於作者:
贝恩德·海因里希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动物学博士,佛蒙特大学生物系荣誉教授。全球知名博物学家,研究领域涵盖蜜蜂温度调节、鸟类迁策略等,被同行称为“与蜜蜂赛跑的科学家”。

杰出的科普作家,出版20多部自然文学与科学著作,拥有多部获奖作品。代表作有《人类为何奔跑》《夏日的世界》《冬日的世界》《渡鸦的智慧》《生命的涅》等。同时,任《科学美国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媒体的撰稿人。

著名超马跑者、1981年芝加哥100公里超马冠军。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许多美国超马纪录,包括100公里和160公里的美国纪录。三度获得《超跑》杂志“年度超马运动员”,并入选美国超跑协会名人堂。

[译者简介]
毛大庆
优客工场创始人、优享创智(共享际)创始人、“毛线团”公益跑团创始人。

马拉松爱好者、世界马拉松大满贯成员,同时担任中国探险协会百马跑者分会会长、北京市铁人三项协会副主席。2022年,担任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并荣获第十届“中国当代徐霞客”称号。

著有《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等。译有《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跑者脑力训练手册》《鞋狗》《进无止境》《高成长思维》《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等。
目錄
推荐序 开启基于运动与生物钟的健康之门
励建安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
译者序 身体终将衰老,唯以奔跑陪伴
中文版序 在奔跑中破解衰老的秘码
前言 80岁的百公里马拉松挑战
第一部分 万物有定时
第1章 解码生物钟,从蜜蜂授粉到人类的生物节律
蜜蜂的”时间舞蹈”
植物体内的隐形时钟
年节律与昼夜节律
第2章 寿命迷局,动物代谢与人类衰老的悖论
寿命的长短因物种而异
冬眠为衰老按下神奇的“暂停键”
运动带来的衰老悖论
藏在DNA里的“不死密码”
正视死亡,享受生命
第3章 与生物钟赛跑,从衰老到再生
过度损伤与适度修复的动态平衡
逆风奔跑与顺流产卵
社交是人类突破“繁殖即衰老”的关键
外部环境对生物钟的调控
第二部分 奔跑在自然与科学之间
第4章遵从本能,开启丛林奔跑启蒙课
既是跑者,又是科学家
深入大自然的野外启蒙课
跑步,一种纯粹而美好的体验
第5章自然契约,奔跑如何重塑生命节拍
异乡少年的身份重塑
  跑道上的自我救赎
从“小德国佬”到王牌选手
奔跑铺就的大学之路
第6章生存竞技场,那些改变命运的伤痛
跑步训练与捕蛾工作的巧妙结合
伤病、学业与梦想的较量
加入UMO越野队
在非洲冒险之旅中延续跑步梦想
第7章双轨人生,实验室数据与跑步日志的互证
生命科学的意识萌芽
通过运动科学挑战生物钟
内在热情驱动的职业转向
一次关节疼痛带来的科研突破
人类是天生的奔跑者
第8章野性觉醒,高温下的马拉松与蜜蜂的体温调节
在两分钟内跑完800米
金门马拉松的陌生冠军
大黄蜂的“跑步策略”
第9章天生的奔跑者,聆听生物钟的声音
燃起挑战美国纪录的决心
在百公里赛道上创下四项纪录
从沙蚁觅食到人类奔跑的基因记忆
第10章挑战生理极限,感受自己对身体的控制
让身体实现“自动驾驶”状态
打破24小时耐力赛纪录
在昆虫热力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在100公里长跑中创造美国纪录
第11章斯巴达退赛,意志力与生物钟的终极博弈
通往斯巴达之路的第一次训练
独自承载梦想、恐惧和渴望
意志力与生理极限的博弈
第三部分 衰老是生命的定律,奔跑是生命最热切的旋律
第12章刹车效应,年龄临界点的代谢谜题
从动物运动中寻找跑步的智慧
舞蝇求偶中的耐力竞逐
奔跑是人类在进化中的自然选择
第13章动物运动学,毛毛虫跑者和健身蛹
物种之间的速度差异源于生存策略
昆虫的先天运动优势
短暂生命的极致冲刺
第14章 狩猎者逻辑,古老本能与现代运动的隐秘联结
从收集昆虫到拿起猎枪
缅因森林的狩猎传承
人与鹿之间的耐力比赛
体温、能量消耗与能量调节的关系
第15章逆转时钟,70岁重返赛道的结构重构
享受具有挑战性的佛蒙特州地形
70岁重返超马赛场的新体验
第16章生物折旧率,年龄与配速的U型曲线
年龄是影响速度的关键变量
热情与坚持可以“欺骗”生物钟
接受局限,拥抱新的可能性
第17章奔跑,是灵魂所在之处
嘘嘘国王的蚂蚁王国
将跑步作为生态连接的仪式
大自然是一座神圣的教堂
结语 一场与时间的终极较量
致谢
参考文献
內容試閱
80岁的百公里马拉松挑战

和许多人一样,我习惯用日记记录生活点滴,以追踪时光流逝。跑者日记更可以用来检视自已是否仍朝着在特定时间完成特定距离的目标前进。而我的目标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80、100。我早早为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在80岁时完成100公里跑,并创造这个年龄组的世界纪录。并且,我会以自已为实验样本,写一本与这段经历相关的书籍。
其实,我是一名生物学家,观察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开展实验是我一生的工作。截至目前,赤眼天蛾、蜜蜂、熊蜂、蝴蝶、食蚜蝇、跳舞蝇、巨型螂、蜻蜓、冬蛾、乌鸦、渡鸦、吸汁啄木鸟、鸢尾花、美国栗树、红松鼠都在我的实验中担任过主角,并成为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能感知到,越来越多的生命之间有着共同或类似之处,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讲,生命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因此,有时我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人类身上,并拿自己进行实验,测试各种“赛用燃料”,比如蜂蜜、蔓越莓汁、橄榄油、巧克力冰激淋、啤酒、婴儿食品、酵母面包,且每种必须经过多次试验。但是,衰老是无法复刻的独行实验,我已经亲历了79年。我计划在2020年4月19日80岁生日之后不久,完成100公里赛并记录下来。
此刻,我正倚坐在柴炉旁的长沙发上。窗外,缅因州西部广无垠的山林正经历着暴风雪。这方天地不仅是我过去十年的居所,更是我此前六十五载的心灵家园。日历显示,我的80岁生日已经过去了3天,往回翻,我看到了去年11月填写的100公里比赛的日期和地点一2020年4月26日,康涅狄格州瓦拉莫格湖。
然而,由于全球疫情的困扰,几个月前,我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上周,甚至连波士顿马拉松也取消了。撇开新冠疫情,从去年11月底开始我就已经不能跑步了,当时,我在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暴中为了追逐一头鹿而扭伤了脚踝。我不敢想象这样的身体如何能连续奔跑100公里,因此,我的日记内容已经转向记录森林。
凌晨4时46分,我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记录:“雪笼大地,仿如深冬。就在刚才,林间空地上,一只被称为‘木头弹奏家”的丘鸣叫着翩翩起舞,仿佛暴风雪从未降临。我心中充满好奇,当曙光初现,阳光普照,我还会见到哪些动物?从南迁中过早归来的绯、独居鸦、是否会再次南迁避寒?当然,也许它们的生物钟不会允许它们轻易地改变唱歌与筑巢的计划。”
科学是一种寻求确定性和需要被证明的探索。至少在物理学、化学和天文学中,确定性通过数学公式得到揭示或者被假定实现一这些公式并不考虑时间因素。但对我们而言,时间是普遍存在的要素,而生命则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正如万有引力定律般确凿无疑,世间万物皆与时间息息相关。如果没有时间,就不会有进化,甚至不会有病毒或细胞,既无出生也无死亡。时间是生命的根源,时间在各个方向上同时彼此推拉、相互作用,最终走向唯有物理和化学定律可以作出解释。


我惊叹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不断发生的小事,它们不断蔓延,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直延伸到时间的尽头。每一条路都是一场实验,路的尽头,也就是另一次重新评估的时机,让我们尝试寻找另一条路,以探索其他的可能性。每一天都是机遇,或者灾难。
套用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的诗句,“我还有很多路要走,还有很多承诺要兑现”。然而,我现实的麻烦是,我要跑100公里超级马拉松的计划无法实现。我意识到,在80岁时,我已经不再有那种无论何种情况下都会不计后果去完成某项具体事务的强烈动力了。谁知道疫情下的封锁会持续多久?可能超过我的寿命。好的,我已经接受了现实,尝试做一些比跑步更好的事。
大势已定,跑步不再占用我每天的时间,于是我开始回忆往事,在屋檐下的纸箱里翻找那些杂乱无章的旧日文件,这其中有我多门课程的笔记、我所撰写著作的背景材料、我的研究笔记、信件,以及大量跑步记录,这些记录甚至可追溯到我生活在缅因州欣克利(Hinckley)的古德威尔-欣克利家庭农场和学校,作为初中生和高中生参加越野跑的6年时光。
其中一个箱子是父母留下来的,姐姐最近才给了我,我以前从没见过它。箱子里装满了自我12岁进入古德威尔寄宿学校起与父母分离的28年间的来往信件。我在信中向父母抱怨,学校的女管事禁止我用德语写信。父亲最初用德语写了信,后来如我一般改用英语。有的信比我的研究论文还长。他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我为你不喜欢那里感到抱歉和伤心。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这样的时刻,但最后你的人生会回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也许你应该尝试一下运动。”
1956年4月9日,当我在寄宿学校度过了4年后,我在给妈妈的信里用德语写道,我的小刀已经被“修好了”,刀刃非常锋利。那时我的青春期,我形象地称之为“拓荒阶段”。我还告诉妈妈,雪已经融化,知更鸟、树燕、歌雀、乌鸦,甚至一只双领已经回来了,这预示着我在去年秋季捕获的蜜蜂可能在蜂箱中度过了寒冬,周四我不幸被蜜蜂到了头。
我还在信中写,“星期五我没有去上学,而是去了树林”“我掉进了小溪”。后来我在一处干燥的地方赤身裸体晒太阳时差点睡着了。信首的页眉上有一行母亲的蓝色笔迹:一周后,“贝恩德逃跑了”。但信里没有提到,两天之后我跑回了家中的农场,她只记录了我被带回学校的事。
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相当于一场马拉松,这段路程让我更加渴望走入丛林去探险。农场只是中转站,距农场约20公里之外的无尽森林就是我自已预设的终点。我要住在自制的原木小屋中,像拓荒者一样在野外的土地上生存,这是我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酷的事情。但当时这也只是我的梦想。
那时候,我有很多兴趣爱好,包括棒球、网球、游泳、滑雪、饲养毛毛虫和寻找鸟巢。学校没有田径队,但我们有一个沙坑,我在那里练习跳远,有棵枫树上挂着一根绳子,我们几个男孩会在那儿练习攀绳和掷飞刀。
我在高中的最后两年才开始专心跑步。跑步是人类最激烈和最普遍的运动之一。在学校,我们称之为越野跑,也就是在林间小路上比赛奔跑。其实,我从五岁时就开始跑步了,这与我父母坎坷非凡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如今,我不再企图挑战百公里纪录,只能转向记忆、信件、故交,以及作为生物学家和科学家的职业生涯。
在我80岁生日前的一周,我收到了来自蒙大拿州一位男士的来信。他自称从记事起便开始奔跑,即“两岁”,现在他已经42岁了,打算“只要我还能跑,就会一直跑下去。但是,”他继续说,“我早上起来时身体感到僵硬,经常觉得晨跑很艰难。”他很多年前买了我的书《人类为何奔跑》(Why We Run),因此希望我能给出一些建议,毕竟我曾在他这个年龄上创造了
世界纪录。
当我40岁时,曾被问起过关于跑步的问题:“你还在跑步吗?”我只能回答“希望如此吧。”但随着不可阻挡的生物钟的运行,到了某个时刻,所有人都将面临一个现实:跑步变得越来越困难,甚至许多人告别跑步这项运动。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面你将读到的这本书,探讨了一些关于衰老的问题,但其中并没有针对跑步或运动的建议。衰老的临近是一种必然,我们的选择可能会越来越少,在生物钟的指引下,这些选择往往不再执着于实现预设的竞赛目标,而是更注重随遇而安,顺势而为。但是,“顺势而为”是对我们已经取得或可以取得的成就所持的最务实的态度,而不是我们主观认为必须或应该取得什么成就。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这是我在漫长岁月中的感悟。过于谨慎地计划未来,可能会导致你走入死胡同,并且心生泪丧。回想过去,当灾难性的挫折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时,那些看似不幸的事件其实充满魔力。当然,有些事不可避免,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生命必须适应它的影响力,这对于跑步而言尤其重要。要放弃一些,也要争取一些,取舍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