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生图变现100例
》
售價:HK$
65.8
《
汗青堂丛书149·君临天下:世界历史上的皇帝
》
售價:HK$
121.0
《
万千心理·青少年辩证行为治疗技能手册
》
售價:HK$
140.8
《
情绪双面镜:如何与负面情绪和平共处
》
售價:HK$
63.8
《
学习高手的自我管理
》
售價:HK$
63.8
《
世界不是平的:地理与人类的命运
》
售價:HK$
83.6
《
海权论: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现代海权论的开山之作,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
》
售價:HK$
108.9
《
与世界各国并立:世界史中的明治维新(从全球化视角解读区域性变革)
》
售價:HK$
103.8
編輯推薦:
《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作者又一力作,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西方韩国研究丛书”引进西方学者对于朝鲜半岛的研究著作,呈现韩国历史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探究韩国同周边世界的互动方式。丛书在时间上包含古代、近代史、现代等多个时期,在维度上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主题,旨在从西方视角认识半岛,并以邻国历史观照自身。
內容簡介:
东亚社会的现代化以一种快速而高度压缩的方式发生——用几十年完成西方几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由此产生了一种被压缩的现代性。正是这种“压缩现代性”,为东亚社会普遍存在的极端变化、复杂性与不平衡作出解答。本书以韩国社会为代表,揭示“汉江奇迹”之下涌动的矛盾由何而来。
關於作者:
作者:[韩]张庆燮
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博士,首尔国立大学社会学系特聘教授。创造性提出“压缩现代性”(Compressed Modernity)理论,著有《压缩现代性下的韩国》等。
译者:朴佑
首尔国立大学社会学博士,任教于汉城大学基础教养学部。关心领域为跨国移民与公民权,比较现代性等。担任韩国社会学会研究理事(前)、韩国社会史学会责任对外合作理事、韩国移民学会研究伦理委员会委员(前)、《亚洲社会学杂志》(Journal of Asian Sociology)编委。
校者:安成浩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亚洲文明研究院院长助理。专注于东亚区域研究,主要著作有《族群社会发展与变迁:朝鲜族社会调查研究》《流动社会与文化传承》等。
目錄 :
目 录
中文版序言 001
序 言 001
第一部分 压缩现代性的视角
第一章 引言:目的、辩论和主题 003
第一节 目的 003
第二节 批判现代性辩论中的压缩现代性 010
第三节 主题 017
第二章 压缩现代性:构成维度和表现单位 026
第一节 引言 026
第二节 构成维度 028
第三节 表现单位 034
第四节 讨论:从现代化理论到现代性化理论 042
第三章 普遍主义视角下的压缩现代性 046
第一节 引言 046
第二节 作为内部反身世界化的压缩现代性的变异 048
第三节 先进资本主义社会 051
第四节 不发达(或欠发达)社会 056
第五节 (后社会主义)转型社会 061
第六节 讨论:东亚与压缩现代性 066
第二部分 压缩现代性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 内部多元现代性:韩国作为多元剧场社会 073
第一节 引言 073
第二节 殖民辩证现代性 078
第三节 后殖民反身制度(主义)现代化 083
第四节 后殖民新传统主义现代性 089
第五节 冷战与自由世界现代性 095
第六节 国家资本主义现代性与国家发展主义 100
第七节 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主义与世界性现代性 104
第八节 正在形成中的庶民自由主义现代性:作为(联合)庶民共同体的公民社会 108
第九节 (内部多元)现代性的冲突 111
第十节 观点:作为多元剧场社会的韩国 118
第五章 变革贡献权:压缩现代性中的公民(权) 123
第一节 引言 123
第二节 制度和技术科学现代化与教育公民权 126
第三节 经济变革与发展公民权 134
第四节 民主化与变革政治公民权 139
第五节 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对世界性公民权 143
第六节 民族重构与同胞公民权 150
第七节 展望:向后变革社会的变革 154
第六章 复杂文化主义对多元文化主义 157
第一节 引言 157
第二节 复杂文化主义:压缩现代性的文化平台 160
第三节 再生产全球化背景下的特设多元文化主义 165
第四节 借来的顺从:通过外来身体实现的再传统化(或新传统化)、特殊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复杂文化主义 171
第五节 讨论:衣帽间世界化 175
第七章 生产的最大化,再生产的崩溃 180
第一节 引言 180
第二节 生产主义体系的多样性与再生产危机 184
第三节 农村家庭再生产周期的解体 191
第四节 工业工作生活史与社会再生产 194
第五节 城市贫困家庭:新旧社会风险下的女性 196
第六节 债务维持的生计:社会再生产的金融化 198
第七节 结论与展望:浓缩的社会剥离之后 201
第八章 社会制度缺陷与基础设施家庭主义 203
第一节 引言:从上与从下的基础设施家庭主义 203
第二节 家庭与现代性:学术辩论与历史现实 206
第三节 晚期资本主义工业化及其家庭参数 211
第四节 家庭自我福利取代福利国家 217
第五节 教育化的现代化与家庭可持续公共教育 222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家庭作为超载的社会基础设施 226
第九章 压缩现代性的人口结构 229
第一节 压缩资本主义发展的人口参数 229
第二节 压缩人口结构转型 236
第三节 韩民族的民族人口结构重组 249
第四节 结论 252
第三部分 压缩现代性之后
第十章 后压缩现代状况 257
第一节 后压缩现代时代的韩国 257
第二节 双重结构危机 259
第三节 超越韩国 264
参考文献 268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引言:目的、辩论和主题
第一节 目的
韩国社会以极端社会特性和倾向的奇特组合为特征。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万美元,同时韩国拥有众多世界领先产业,以及世界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制度。因此韩国人理所当然地向外国人和自己夸耀他们“奇迹”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因为这些成就是建立在几十年的殖民剥削和全面内战的废墟上的。相比之下,国际丑闻级别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困扰着韩国人并使他们难堪。如家庭负债、老年贫困、自杀,甚至在所有发达工业国家中处于最糟糕水平的肺结核感染率。此外,韩国工人与少数几个国家的工人一样,年均工作时间仍然超过2 000小时。韩国学生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世界上所有外国同龄人。韩国老年人的劳动时间持续延长,超出了世界上任何已知水平。在人口方面,韩国的生育率处于世界最低水平(如2020年的总生育率为0. 84),同时其预期寿命正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增长,预计人口老龄化速度将超过任何其他社会。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这个国家的压缩现代性充满了通常看起来相互矛盾的极端社会特性和倾向。鉴于当代韩国在社会秩序和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看似无与伦比的强度、速度、复杂性和矛盾,很难想象这个社会在第一次遭遇西方人之后曾被称为“隐士王国”。
社会科学如何应对这个奇迹般却同时固执和歇斯底里的社会? 韩国在发展、社会政治和文化事务中的全球突出地位不仅给海外媒体和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励了众多国际知名学者分析其经验,将其作为后殖民现代化和发展新模式或新可能性的潜在基础。尽管他们对韩国现代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有说服力的描述,但这些描述对一般社会科学的意义和影响相对有限。同时,尽管他们作出了各种实质性贡献,但他们的发现和解释未能发展成为一种容纳广泛问题的跨学科范式。这并不一定是因为韩国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特殊性,因此很难适用于其他社会或提炼出可概括的理论含义。他们中的一些人试图根据某种意识形态或被规范化融合的观点来解释韩国在现代化发展中的表现,他们分别强调儒家价值观、殖民地现代化、国家干预主义、全球自由秩序等,从而在科学上限制了自己。更为重要的问题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未能预测到韩国工业资本主义、民主、基层生活甚至人口再生产的反复衰退趋势。他们的科学和知识影响力随着韩国在几乎所有领域的内在不稳定性而波动。
更为传统的社会科学,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在国内层面,都似乎没有更成功、系统、有效地阐明是什么真正构成普遍认可的韩国性。在欧洲和北美的所谓主流社会科学中,韩国不是被无视,就是在很大程度上遭遇学科上的冷漠。矛盾的是,韩国的大学大多依赖这种西方的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教育甚至研究。一般而言,韩国的社会科学主要是通过在西方主要大学学习的韩国博士从西方(尤其是美国)引进韩国,他们在二战结束后的整个后解放时代被派往韩国的各个社会现实中(Kim,J. 2015)。因此,虽然教育机构的现代化实现得相当迅速,甚至非常激烈,但在系统探索和理论化韩国现实这一方面,其科学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明确(Park and Chang 1999)。在一些学科中,有一种趋势就是国际知名学者甚至避免将韩国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在韩国背景下被借用的西方社会科学,无论在韩国当地被如何改编,都在西方化为现代化的假设下,用草率的思辨处方淹没了这个社会,从而批判性地增加了韩国现代性的复杂性。许多受过韩国国内培训的学者针对这一困境提出了建设“本土社会科学”或“韩国式社会科学”的建议。然而,自20世纪以来,韩国社会的独特性似乎更多地取决于其对西方现代性的爆炸性复杂消化(和消化不良),而不是取决于自身从过去继承的一些孤立的特征。
与传统社会科学分析韩国现实时实际上的 有意无效性(intended inefficacy)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量的文化创作和产品极为出色地捕捉到韩国现实并将其加工成非常有意义的审美和智力的体验形式。特别是韩国的许多电影、电视剧、小说和各种表演艺术都非常令人钦佩地阐述了其人民和社会在无休无止的动荡中所经历的一切,而这些动荡往往是其现代历史中的壮观时刻。它们对韩国社会现实和经验的娴熟掌握常常受到媒体和专业评论家的赞扬,同时引起学术社会科学家的强烈嫉妒。毕竟,它们的社会吸引力不仅在韩国,而且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证明,无论是节目出席人数、电视收视率、电影观众数量、网页访问数量,还是社交网络粉丝数量,在以前都是不能想象的。韩国文化产品在全球如此受欢迎,有必要用一个特殊的术语来象征韩国性,即“韩流”(hallyu)。考虑到大多数韩流作品实质上反映了韩国人的现实和经验,它们在全球的流行证明了一种以韩国背景为参照,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共同或不同条件的跨国(美学)反映。这一趋势在奥斯卡获奖电影《寄生虫》 (Parasite)中得到了体现。这部电影巧妙地讲述了底层韩国人在(我在本书中分析为)压缩现代性的日常现实中的斗争,并因此引起了全世界观众的热烈反应。
就我而言,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我一直试图展示我所整体概念化和理论化的压缩现代性,一方面可以帮助理解韩国人生活中的极端变化、僵化、复杂性、强度和不平衡等特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分析这些特性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幸运的是,这一努力通过现代性和殖民性研究的国际学术多元化转向(Eisenstadt 2000),以及众多学者对我在研究韩国和其他亚洲社会时关于压缩现代性工作的建设性反应,得到了显著验证。这些研究的主题和重点领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东亚的家庭关系和个人化(例如,Ochiai 2011; Lan, P.2014,2016; Hao,L. 2013; Jackson 2015)、韩国现代性中的生活世界和生活史(例如,Yi et al. 2017)、东亚的保健体系和社会政策(例如,Shibata 2009, 2010; Ochiai 2014)、韩国的风险和灾害的社会政治结构(例如,Suh and Kim,eds. 2017) 、“ 韩流” 的 所 有 流 派 ( 例 如, Martin-Jones 2007; Paik, P. 2012; Keblinska 2017; Lee,K. 2004; Abelmann 2003; Jang and Kim2013; Regatieri 2017; Kim,H. 2018) 、亚洲现代性和总体发展(例如,Kang,M. 2011; Yui 2012; Yi,J. 2015)等等。最近,中国和海外的一些学者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作为后社会主义压缩现代性的一个实例进行了分析(例如, Wang, Z. 2015; Zhang,L. 2013; Xu and Wu 2016)。尽管压缩现代性的概念有理论上的模糊性和实质上的开放性,但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使用了压缩现代性作为启发式的理论或分析工具,来组织和解释其经验发现。也许压缩现代性的效用更多地在于研究者和现实之间的广泛中介功能上,而不在于理论上的任何具体解释功能上。基于这种原因,在试图解读韩流的社会物质和信息的比较文化研究中,在理论和分析上采用压缩现代性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发展。韩国的现实和经验中的压缩现代性可能已经被文化生产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为当代韩国社会主要条件和特征的启发性线索。
在我关于韩国/东亚压缩现代性的研究中,我非常积极地纳入了国际学术界广义定义的比较现代性内容(包括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当然,这是为了从世界权威分析人士和作家那里吸收批判性见解——关于现代性仍有争议的全球基本问题,以及现代性的各种重建和退化趋势。与此同时,我一直热衷于在韩国/ 亚洲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对关于比较现代性的全球辩论的潜在贡献机会。这些动力已经具象化为同众多著名学者就其关键研究进行的密切讨论和合作:乌尔里希·贝克(反身现代化和世界化,reflexive modernization and cosmopolitization)、 戈兰·瑟伯恩(缠混现代性,entangled modernities)、布赖恩·S. 特纳(作为贡献权的公民权, citizenship as contributory rights)、休伯特·诺布洛克(Hubert Knoblauch) (重新配置, refiguration)、落合惠美子(亚洲的压缩人口转型, compressed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in Asia)、劳伦斯·罗兰伯格(后西方社会科学,postWestern social sciences)、斯蒂夫·杰克逊(东亚的性别关系, gender in East Asia)、南希·阿伯曼(韩国的家庭和流动性,family and mobility in South Korea)、 文成淑(韩国的动员型公民权, mobilizational citizenship in South Korea)、具海根(韩国的阶级形成,class formation in South Korea)、蔡明发(亚洲的“流行文化”,韩流,“pop culture” in Asia, the Korean wave),以及韩国的许多关键学者。
在这些早期批判性努力的基础上,我打算出版一本关于压缩现代性的新书。在这本书中,我对韩国和比较背景下的压缩现代性进行了更正式的解释,并阐述了以韩国压缩现代性作为基本系统特性的一组专题。更具体地说,我希望详细阐述压缩现代性的定义和结构构成,并讨论压缩现代性在韩国背景下表现出来的一些最基本的系统特性。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关于压缩现代性作为现代世界历史中现代性一般范畴的软性条约。此外,压缩现代性的各种系统特性将在分析叙事中呈现,该叙事建立在我本人和文献中广泛的经验观察的基础上。我希望,对比较现代性、韩国/东亚的社会结构和变化、韩国人/东亚人的公民权、亚洲流行文化、亚洲人的家庭生活和个性、比较社会政策和保健体系等问题感兴趣或参与其中的广大国际学者,能发现本书的定义性和包容性特点及其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