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史记学论稿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深入浅出谈司马迁思想 史记研究
》
售價:HK$
96.8

《
文与图的世界史:《史集》与第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叙事图景
》
售價:HK$
217.8

《
夏日蝉鸣时
》
售價:HK$
76.8

《
门罗主义: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源起
》
售價:HK$
74.8

《
刻意练习成为讲话高手
》
售價:HK$
38.5

《
民艺之美
》
售價:HK$
96.8

《
肘后备急方 中医书全本校注与研究古代急救方剂临床急救手册中医入门肘后背疾方白话文
》
售價:HK$
63.8

《
精神的发现:欧洲思想在希腊的兴起
》
售價:HK$
140.8
|
編輯推薦: |
1. 家庭系统理论奠基人默里·鲍文(Murray Bowen)亲笔著作,记录家庭系统理论诞生全过程。2. 同济大学医学院赵旭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方晓义教授联袂推荐。3. 家庭治疗临床工作者bi 读书。
|
內容簡介: |
作为家庭治疗领域最 具影响力的理论家和治疗师之一,鲍文在本书中记录了其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从其早期关于精神分裂症家庭治疗的论文开始,历经三角关系、代际冲突与社会退化等概念的构建,最终完成对原生家庭中自我分化命题的zhuo越探索。在临床上,鲍文处理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如何在不放弃家庭的情况下,应对家庭中的冲突。在鲍文的笔下,我们将看到他如何一步步揭开家庭成员间微妙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这些互动往往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下,却对个体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最初对精神分裂症的好奇到后来开始研究家庭系统,这一路坚持不懈的努力使鲍文在理解和处理亲密关系方面的思想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他的理论对人类和社会发展都有着zhuo越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本书中的大部分论文都已成为经典,适合家庭治疗临床工作者反复阅读。
|
關於作者: |
Murray Bowen(1913年1月31日-1990年10月9日),美国精神病学家,乔治敦大学精神病学教授。Bowen是家庭治疗的先驱之一,也是系统治疗的创始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发展了一个家庭系统理论。虽然Bowen获得了梅奥诊所的外科手术奖学金,但他于1946年接受了门宁格基金会精神病学研究员的职位,并一直待在此基金会直到1954年。鲍文于1954年加入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并开始形成他的家庭系统理论。Bowen在与精神分裂症儿童的父母一起工作时探索了家庭关系和建构。当他离开NIMH在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任职时,他继续他的研究。作为家庭计划的临床教授和主任,Bowen负责研究和教学,并在大学创立了家庭中心。鲍文在乔治城度过了二十多年,在此期间他的研究涉及与家庭系统相关的精神病学的情感、身体和社交方面。Bowen在精神病学领域的多年工作获得了许多奖项,包括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颁发的杰出校友奖和门宁格基金会年度最 佳校友奖。他是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美国精神病学和神经病学委员会的成员,并于1961年担任美国家庭治疗协会主席。至今为止,Bowen的理论也是家庭治疗创始以来最丰富的系统理论。他开创的系统式家庭治疗,从核心家庭以及原生家庭开始,包括自我分化等概念。学习Bowen的理论,可以che 底从源头理解原生家庭的所有问题。
|
目錄:
|
目 录译者序评 论前 言第一部分 精神分裂症与家庭1第1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小组治疗(1957)2第2章 父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的角色(1959)14第3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关系(1959a)20第4章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概念(1960)39第5章 家庭心理治疗(1961)61第6章 门诊家庭心理治疗(1961a)78第二部分 家庭系统理论87第7章 情绪疾病的家庭内部动力(1965)88第8章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心理治疗在医院和私人诊所 的应用(1965a)99第9章 家庭理论的临床应用(1966)125第10章 家庭治疗与家庭团体治疗(1971)155第11章 多家庭治疗的原则与技术(1971a)208第12章 酗酒与家庭(1974)224第13章 从家庭系统理论视角看社会退行(1974a)233第三部分 鲍文理论245第14章 20年后的家庭治疗(1975)246第15章 家庭对死亡的反应(1976)278第16章 心理治疗实践中的理论(1976)291第17章 对默里·鲍文的采访(1976)335第18章 社会、危机和系统理论(1973)357第四部分 应用391第19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的医学实践问题(1959b)392第20章 在行政系统中实现自我分化(1972)398第21章 论自我分化(1972)402第22章 原生家庭中的自我分化(1974)459致 谢475参考文献478
|
內容試閱:
|
前 言这本书是我在1957~1977年间发表的最重要的论文的合集。这些论文刻画了家庭系统理论的演变:我最早在1957年的论文中描述了家庭系统理论;1966年,我第一次系统地介绍该理论;后来的十年中,我在论文里对该理论进行了扩展,并改进了基于该理论而实施的治疗方法。这一理论的发展与大多数事物的演变过程类似。当几个关键的想法开始凝聚成一种理解人类现象的不同方式时,理论就在慢慢发展了。这些想法很快就发展出许多新的领域,要同时跟上所有的想法是很难的,但如果只停留在一个概念上,不对整体概念进行重塑,那就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概念。20年来,我之所以还没有写过一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系统理论正在快速演变。在过去几个世纪的人类经验中都可以找到家庭系统理论的观点来源。理论家的任务就是从人类知识总库中找到最小数量的碎片,然后将这些相互协调一致的碎片组合在一起,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本质的简单的故事,或其他任何想要描述的现象。理论家需要一个公式或蓝图来指导他选择这些碎片。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式或蓝图,他就很容易采用有吸引力但并不协调一致的知识碎片,这可能会阻碍他建构理论。在我的论文中,我努力选择了一些协调一致的理论概念,这些概念可能会在某一天帮助我们将情绪疾病概念化为“人类与低等生物共有的产物之一”。1957年后,我一直朝着系统理论的方向努力,希望超越我长期以来认为是“真理”的传统概念。我试图科学准确地使用假设(hypothesis)、概念(concept)和理论(theory)等术语。这些术语常被误用,例如人们经常说“我有一个理论”,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有一个想法”或“一个大胆的猜测”。家庭系统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重要节点是1954~1959年,在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住在病房里。这项研究的基础是1946~1954年于门宁格(Menninger)诊所进行的精神分裂症临床工作。这项住院研究提供了大量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实证材料。1955年,该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家庭治疗方法的发展。到1956年,该研究催生了新的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理论观点。我们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中可能看到的关系模式,在症状较轻的情绪疾病患者群体和正常人群中都可能会看到,只不过没有那么强烈。正是这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内部强烈的互动模式,与其他家庭内部温和的互动模式的差异,形成了该理论的基础。1956年,已经出现了针对症状较轻的情绪疾病患者群体开展的非正式门诊研究。另一项平行的项目是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我自己的核心家庭和扩展家庭。在20世纪40年代,我曾试图用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来理解我自己的家庭。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情绪僵局,直到1955年,家庭研究有了新的进展,我才因此化解了僵局。我的写作没有办法完全跟上临床研究的步伐。在1955年和1956年期间,我给小的专业团体做了一些非正式的报告,直到1957年春天,我才第一次在国家会议上做正式报告。这些论文大多数是基于传统的精神病学理论进行的简单的临床描述,其内容被纳入后来的论文中,因此这些论文从未发表过。为了呈现我过去关于家庭系统理论的思考,本书收录了这些早期论文中的一篇。《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概念》这一论文的写作过程可以解释我的想法、临床应用、撰写论文和发表论文之间的滞后性。该论文的撰写始于1957年,于1958年完成,最后于1960年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The Etiology of Schizophrenia)的一章发表,但这篇论文忽略了家庭治疗。之后,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概念》论文相配套的《家庭心理治疗》最终在1961年1月发表了。我最初的家庭研究主要聚焦在精神分裂症方向,我曾承诺在开展新的项目之前要写出相关的文章,所以在1957~1961年发表的论文几乎没有描述我所进行的平行研究。住院项目于1959年终止,我搬到了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我在那里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不太严重的情绪问题。1959年,我签署了一份撰写与住院研究有关的图书的合同。当时我正专心研究理论。1960年,我完成了关于住院研究一书的初稿,一个编辑认为这本书的内容已经足够构建一个新的理论,他建议我再花几年时间深入研究这些内容。这正合我意,于是这本关于住院研究的书最终没能写成。在1960~1965年这段时间,我把工作重心都放在理论研究上。我放弃了在写作中使用专业人士更加喜欢的临床描述,转向使用理论概念。这样做是为了获得处理不太严重的情绪问题的经验,并将家庭治疗作为一种理论层面的治疗方法加以改进。这一时期的几篇论文既反映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细节,也描述了一些与精神分裂症的问题相同但症状不太严重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篇论文是《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心理治疗在医院和私人诊所的应用》,这篇论文写于1963~1964年,是应他人让我写一篇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文章请求而写的。这篇论文的大部分内容都借鉴了我早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经验。另外,在1959~1962年,我对一些家庭进行了详细的多代研究,包括一个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相当详细的案例。这项工作非常耗时—人们只能用一生的时间来研究几个家庭。到了1960年,我发现所有的家庭都是差不多的。于是我决定研究我自己的家庭,因为这样可以提供与其他家庭一样多的,并且更容易获得的细节。这就是我对自己的家庭展开多代研究的起因。在那之前,我对自己家庭的了解和大多数人对自己家庭的了解差不多:对祖父母的了解尚可,对曾祖父母的了解则很少。在6代人中,一个人是64个原生家庭的产物。这个数字随着代数迅速增加。在10代中是1024个,15代中是32 768个。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我对64个原生家庭中的20个家庭有了初步的了解,时间范围从100到300年不等。在1965年之前的五年里,我进一步发展了家庭系统理论中的六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然后,我着手将这些概念界定为一个统一的理论的一部分,并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这个书面写作的过程是在1965~1966年完成的,这是我一生中最困难、最沮丧,但也是最令人满意的经历之一。这篇论文最终在1966年8月完成,并在同年10月发表。这个时候,我觉得时机到了,我终于可以写一本兼具理论和家庭治疗的书了。同年8月下旬,我的原生家庭发生了一件事,这最终成为我整个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这件事始于家庭中一个小的情绪危机。当时,我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在撰写理论论文时,积累的关于三角关系和多代家庭研究的新知识,我将这些知识与我自己的家庭联系起来,而这引发了我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的突破。1967年3月,在一次美国全国性的家庭(治疗)会议上,我讲述了自己的家庭经历,并将其作为非正式的论文发表。这促使全美的治疗师对原生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当月晚些时候,我开始使用新的知识来教导年轻的家庭治疗师。他们中的一些人会在自己家中,对他们的原生家庭进行去三角化(detriangling),然后在会议上报告他们成功的或失败的治疗结果和治疗经验或教训。几年来,我一直鼓励年轻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接受家庭治疗,与配偶一起解决自己的个人问题,而不是通过个体心理治疗或精神分析的方法,我也一直对这些人进行家庭治疗。在一年之内,我发现,参与培训会议的成员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心理治疗,他们每个月在会议上讨论自己核心家庭的时间都不超过30分钟,但是他们在处理配偶和孩子的问题上取得的进展,与每周和配偶接受正式家庭治疗的同类专业人员一样多,甚至更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和几年里,我们对这一偶然发现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到1970年,这种与原生家庭而非核心家庭一起工作的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当成熟的治疗方法。到1971年,这种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生培训项目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近25年的家庭研究和家庭治疗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像它一样改变了我和我对家庭的态度。1966年1月,一种特殊的多家庭治疗方法兴起,该方法将重点放在家庭内部的情绪过程,防止家庭之间的群体过程。这种方法已经成为一种相当出色的治疗方法,后来与我关于原生家庭的治疗工作并行。在过去十年内,最大的进展始于1972年,美国环境保护局邀请我写一篇关于人类对危机情况的可预测反应的论文。长期以来,我一直对家庭中的情绪过程与社会中的情绪过程相互联系的具体方式感兴趣,我曾试图用一般的术语来谈论这些问题。我希望在写这篇论文的几个月中,能够很好地定义这个过程,以满足我自己的理论好奇心。在1974年,我将此作为一个新的概念添加到总体理论中。我对社会问题仍然抱有兴趣,在不远的将来的某个时候,我将系统、详细地阐述这一问题,以便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自1966年,我开始使用“家庭系统理论”这个术语。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系统”概念得到广泛使用,使得“家庭系统理论”和“家庭系统治疗”这两个词涵盖了诸多不同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我试图寻找限定的术语和形容词,以更具体地定义这种理论和治疗方法。我一直不喜欢在这种情况下使用专有名词,因此我在1974年将这一理论改为“鲍文家庭系统理论”,或者更简洁地称为“鲍文理论”。在本书中,我试图简要总结自1957年至本书成稿以来的这20年间,这一理论和这一家庭治疗方法的演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家形成这样一个整体的观念:诸多相互联系的理论概念都对家庭系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所影响,尽管在初次阅读时也许难以把握这一点。默里·鲍文,医学博士(Murray Bowen, M.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