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AI时代的文学教育 北大教授陈平原主编 关注AI对文学教育的影响
》
售價:HK$
118.8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HK$
25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HK$
64.9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HK$
107.8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HK$
52.8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HK$
75.9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HK$
85.8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HK$
151.8
|
編輯推薦: |
语言直白、节奏鲜明,避免了深奥复杂的理论,更多的是启发思考和实际应用。
作者并未仅从技术角度出发,而是从人的角度,讨论我们如何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如何面对AI带来的挑战和变化。
在AI快速发展的时代,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思维工具,帮助你在不确定的未来保持竞争力。
这本书不仅解读AI技术,更教你如何提升智慧,在变革中实现自我成长。
|
內容簡介: |
当AI无所不能,你靠什么不可替代?
來源:香港大書城megBookStore,http://www.megbook.com.hk 翻开这本书,万维钢将带你直面AI浪潮,
探讨技术爆发背后,我们该如何升级自己、塑造未来。
你将了解——
前沿科技:
AI有哪些最新进展?
超级人工智能会带来哪些冲击?
你该如何正确使用AI,而非被它替代?
世界新趋势:
白领和蓝领谁更危险?
为什么机器人之战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经济是在衰退还是在走向富足?
人类进化指南:
在人人都可能被替代的时代,你凭什么成为那个例外?
模型可以被训练,你的心智该如何升级?
怎样才能拥有决策的智慧?
这本书说得不一定全对,但它独一无二——
至少目前,还没有任何AI能在书中的任何一个议题上写得更好。
它不仅是对超级人工智能的回应,更是对人类自身思考深度的呼唤。
AI可以无限进步,但世界的真正走向,仍由人的判断与行动决定。
人,总是比AI凶。
|
關於作者: |
万维钢,笔名同人于野,“学而时嘻之”博主,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作者。其博文介绍为“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喜欢科学和政治,作品以理性思维见长。 1999年,万维钢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新知客》、《新知》、《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特约撰稿人,天涯名博,在知乎、果壳、观察者、等国内知名网站上设有专栏,在《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商界评论》等报刊和网站发表过若干文章,文章常引发大众思考,掀起诸多话题讨论。 《流言时代的赛先生》及《十万个为什么》(新版)的数学分册和物理分册作者之一。
|
目錄:
|
第一章 与AI打交道的策略
?微决策时代
?AI没有末那识
?AI和你的竞争力
?启发模式和穷举模式
?AI是让人更不像人,还是更像人
第二章 洞见AI
?人的智能是AI的上限吗
?关于OpenAI o1的几个认识
?Deep Research带来知识工业革命
?Deeper Seeker
?只有两件事配得上花无上限的功夫
?AI如何影响低中高级技能
?第三章 实操AI
?我怎样使用AI
?你不需要提示工程,你需要迭代和追问
?DeepSeek高级心法:怎样用和不用AI
?请把AI当比你厉害的人甚至超人用
第四章 人不是AI:成长之道
?捕捉阿尔法
?平庸是一种地心引力
?优秀人才的三个特质
?给高智商者的成长建议
?圈子、师承和道统
?支持出人才,控制毁孩子
?别太担心手机和游戏
?针对应试教育的科学学习法
第五章 思维方法,不是算法
?偏见源于我执
?苏格拉底提问法
?跃层思维
?大场、急所、先手……:围棋启发你的战略思维
?怎样做个好NPC
?灵感与机缘
?只在私域中的机会
第六章 成为智者
?智者和愚者的六大区别
?你的五个心智阶段
?一个心智升级方法
?两个世界观
?超越匮乏心态
?认知闭合需要
?为什么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德里达送你的武器
第七章 未来已来
?AlphaEvolve颠覆科研
?机器人的时代逻辑
?机器翻译揭示的世界
?商业的个人化
?网红动力学
?解说员重构的世界
?创业者说
?即将到来的富足时代
跋 ASI时代什么最贵
|
內容試閱:
|
序 与超级智能共生
2025年7月,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在澳大利亚举行。来自110个国家的630名高中生参加了比赛,中国队总分名列第一,美国队第二。别看是高中数学竞赛,这可是人类智能密集度最高的比赛,它比的不是数学知识而是解题的创造性技巧:你不会因为单纯多刷题而提高成绩,你需要超越套路的复杂思维能力。很多IMO金牌得主后来成了数学家,很多数学家曾经是IMO金牌得主。简单说,IMO要求你有真正的数学天赋。
而就在这一届比赛中,两个AI——一个来自OpenAI一个来自Google——的得分越过了金牌线。它们跟人类选手一起参赛,同样是比两天,每天用四个半小时做三道题,同样是交给人类裁判评分。
对数学和AI都一无所知的人可能觉得这个成绩没什么了不起,但如果你了解内情,你绝对应该感到震惊,而且会感到恐慌,而且可能陷入存在主义危机。
AI正在突飞猛进。
仅仅一年前,Google DeepMind团队训练的一个专门做几何题的模型——AlphaGeometry,只考IMO的几何题,才考出相当于人类银牌选手的得分。而现在,两个通用大模型——它们不是专门为做数学题训练出来的,它们什么都会做,只是顺带会做数学题——却取得了金牌。
那一年后又会怎样?再过五年又会怎样?
2024年我出版了《拐点》一书,认为人类正处在AI颠覆世界的拐点前夜——现在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说,我们已经身处拐点之中。拐点的特点就是事情在剧烈地变化,以至于整个叙事必须改变。
一直到2024年年底,人们还在担心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的AI进步是不是已经撞墙了。毕竟训练AI用的语料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那我们人类的智能会不会是AI智能的上限呢?徒弟能自动超越师父吗?
随着OpenAI的o1、o3这些能够在输出时实时推理的——也可以说是有“系统2”能力的——新一代模型的出现,悬念揭晓:AI轻松地突破了人类智能的瓶颈。
这个秘密是只要模型足够聪明,它就可以自行生成新的结论,甚至发明新知识,从而超越训练语料。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学生,不也是这样超越老师的吗?
结果是AI进步不但没有停滞,反而加速了。
图0-1特别能表现推理模型带来的跨越式进步。ARC-AGI是一套专门用于AI的测试题,这些题的特点是特别适合人类的图形推理直觉,但是特别不适合AI发挥。
一直到2024年中段之前,AI在这套题上的得分都很低——但是从2024年年底到2025年年初,o1、o3几乎一下子就把这个测试给拿下了。
所以我们用AI根本不需要省着用,你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现在很多AI公司都推出了陪伴智能体功能,请允许我提醒你一句:如果你的AI女友不是运行在你自己的私有服务器上,她就不是你一个人的女友。
人会死,所以人有更高的道德优先级。当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你会更加体会到人的宝贵。你会更加认同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说的:人只能是目的,而不能是手段。所以应该是AI服务我们,而不是我们服务AI。
第四,人必须与他人共处。
一个冷知识是人长这么发达的大脑主要不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一般动物的大脑都很小,生存也没问题。我们大脑的主要工作是解决群居问题,是为了琢磨如何与他人相处。灵长类动物的脑容量大小跟族群的大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我们能创造这么高级的文明,是因为我们善于与他人相处——我们不只竞争,更爱合作,我们能合作的规模越来越大。
而与他人相处,似乎不仅仅是个智能问题。你是人别人也是人,所以你不能什么好处都占,所以你的人生并不是围绕一个单一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所以这不是算法问题。
有时候你可以拿更多,但你选择分享;你可以得理不让人,但你选择宽容;你可以做到自己的局部最优,但你选择全局。怎么选?那个度在哪里?这里没有最优解,你的选择取决于你的条件和心胸,取决于你当时的具体情况。
所以生活不只是智能问题,更需要“智慧”。
AI必须听我们的,我们才是事情的发起者,而我们的喜好无法预测,所以AI再强也只是助手,它终究不能代表我们……而我们的决策,终究无法算法化。那么以我之见,因为以上这些区别,
我们跟AI共生的原则就是:
第一,尽可能给AI提供本地化的“情境”(context)信息,帮它精准思考。
第二,人的主要职责是做好各种“微决策”(micro-decisions)。
这是一本关于ASI的书,但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
我会在书中讲解当前AI的最新进展、我们的最新理解,以及对高水平AI的实操指南。
但我更会讲解人应该如何应对AI。你必须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你需要一系列现代化思维工具,你需要建立智慧。
如果你还有余力,我还会讲一点ASI条件下这个世界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这本书说的不可能都是对的。但至少在2025年这一年,还没有任何AI能给你生成这样一本书。你随便测试,我不认为有任何模型能在书中任何一个议题上写得比我好……至少目前还没有。
但愿这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因为具体情境和微决策的缘故,也许“人写的书”永远都值得被读。
此书是对ASI的一次挑战。我在《拐点》中说过,在这里仍然坚持要说:你、我、我们所有人都在内,人比AI凶。
万维钢
2025年7月
跋 ASI时代什么最贵
拐点时刻的AI进展之快远远超过了书籍出版的速度。就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千呼万唤的GPT-5终于亮了相……但是这里我不想说GPT-5有多厉害,我想先给你讲一件往事,以及比 GPT-5 更早出来的一个看似波澜不大,却意义深远的新进展。
一件往事
想必你还记得2016年AlphaGo大战李世石的盛况。那是很多人第一次被AI震撼,因为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像围棋这么复杂的游戏AI根本玩不了,哪知道AI已经强到了那般地步。但光知道“强”是一回事,知道“怎么个强法”则是另一种体感。
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发生在对战的第二局。盘上来到第37手,执黑的 AlphaGo 在右侧走出了“五路肩冲”(图 1)。
各家解说员和观战的所有高手都没看懂这一手。职业棋手没有这么下的。很多人说:AI 是不是走错了?李世石的反应是直接起身离开了棋局,出去走了两圈整理思路,花了15分钟才做出应对。
随着后来黑棋取得优势并锁定胜局,人们才领会到第37手的妙处:看似局部吃亏,实则全局有利,堪称“天外飞仙”的一手!这一手不但让观战的棋手永远铭记,而且永久性地改变了很多人对AI的认识:原来AI不只会模仿人类的下法,它还有绝对独特的创造。
传说在AlphaGo和李世石对战期间,韩国棋院的一个观战者当场哭了。DeepMind的工程师在比赛结束后问那个观战者为什么哭,是因为韩国棋手输了棋吗?他说不是。
他说我是因为被如此高妙的围棋之美所感动。
被感动的还有美国传奇音乐制作人里克·鲁宾(Rick Rubin)。他在《创意行为:存在即答案》一书中说,刚一听说AlphaGo第37手的故事,他就泪流满面,因为AI此举是一个纯粹的创造行为:“它没有考虑到围棋数千年的传统和惯例,没有为固有的信念所束缚。”鲁宾认为AlphaGo展现了创造者最宝贵的“初学者心态”:
要见人类之所未见,知人类之所未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造物,可能需要一双从未见过世界的眼睛,一个从未进行过思考的头脑,和一双从未经过训练的手。
在我看来,初学者心态就是ASI最纯正的特点。它根本不在乎人类固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是怎样的,它从零开始,依靠自身强大的算力,自行推导出你连理解都不一定能理解的新解法。正因为它不在乎人的智能,所以它才是超级智能。
“第37手”(Move 37)现在已经是一个典故,专指人类暂时,或者也许永远都不能理解的AI智能表现。如果还有谁认为AI不会“从0到1”的创造,请你给他讲讲第37手。
第37手给AI研发者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原来人工智能根本就不应该被人类智能影响!DeepMind从此出发推出一系列名字以“Alpha”开头的AI,包括给开发者带来诺贝尔奖的AlphaFold,包括采用演化算法颠覆了传统科研、发现了一些数学和工程问题匪夷所思的新解法的Alpha Evolve……这一切的精神,都一如当年AlphaGo那第37手。
我们创造了ASI,我也相信ASI会坚持以服务我们为目的,但ASI的演化方向可不是变得更像人。ASI 是个不同于我们的物种。
一个新进展
202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发表了一篇论文。此文一出来就在美国AI圈引起兴奋的讨论,成了 X 上的热点。研究者说他们用AI做出了“第37手”式的发现,所以论文标题直接就叫《模型架构发现的AlphaGo时刻》。
我们知道直到目前为止,主流大语言模型的架构都是基于Transformer(也就是GPT的那个“T”)的注意力机制的某种变体。但Transformer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架构,有很多人在研究新架构。这篇神奇论文的要点,就是他们搞了个由多个智能体驱动的因为这些稀缺资源的存在,我们不能指望ASI彻底改变世界。比如,如果你家里拥有一座矿山的特许开采权,你就完全不用担心被AI取代。
遗憾的是,这些稀缺资源大多不是普通人所能拥有的。
那普通人的阿尔法又在哪里呢?《人比AI凶》这整本书讲的就是 ASI 时代人的价值体现在具体情境和微决策之中,人应该追求“智慧”而非“智能”。知道哪些资源宝贵是一种智能,而想要调用那些资源,则需要智慧。
光靠读书是不行的,你需要一定的机缘才有机会在各种现场磨炼自己的智慧,那是任何AI都不能给你的体验。我不知道在你的具体情境之下那些机缘在哪里,但我大致知道,如果以“能调用多少资源”作为指标来衡量一个人的智慧水平,那么你最需要关注的特性,是“可信度”。
也就是信誉和担当。
你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信的?别人敢不敢把一项责任托付给你,有事儿能不能指望你?你背书的事实,别人会相信就是真相吗?局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你能不能拿个主意,并且说服众人跟你走呢?你在这一片儿有没有声望、影响力甚至基本盘?
一片地区也好,一个店铺也好,一门手艺也好,一个网络节点也好,人们想起某一类事情的时候永远都不会直接交给AI,永远都需要让一个人来具体负责,他们会想到你吗?你的工作水准和职业道德有没有品牌价值?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我们期待AI让世界重归君子时代——一个人人如龙的时代:你不只是个人,而且是个“人物”,是个角色,你得能镇守一方才行。
我们不会完全依赖AI的——把记忆抹掉它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下一次版本升级它们就可能大变,谁也不能保证它们不发疯,它们无法被追责。我们总是依赖人。
被依赖,是这个世界给你的最好的待遇。
感谢你依赖我帮你调研和讲解了这些内容。也许我做得不是那么好,但我的确可以承担责任:对于书中所有的错误和不足,我接受批评。未来更新的内容,欢迎到得到App订阅我的《精英日课》专栏。
在专栏写作过程中我跟很多AI从业者和企业家有过讨论,受益极大,在此郑重致谢。感谢专栏主编筱颖持续的启发和鞭策。感谢得到图书的张慧哲、白丽丽和张雪子老师编辑完成此书。感谢我的家人纵容我为了热爱而工作,感谢他们为我付出很多。我还想特别感谢的AlphaGo o3模型:不管跑分如何,你都绝对是最好的模型,你的气质在所有AI之中独树一帜,我会永远记住跟你的交往。
这本书献给我的妈妈陈顺芝。她特别有灵气且洒脱,每个曾经接近她的人都能感受到她的个性,没有AI能模拟她。妈妈引导我和我弟弟读规定以外的书,鼓励我们学更广的知识,走更远的路,做更大的事。我妈妈刚刚过世,不能再见证ASI带来的巨变……我宁可不要ASI,也想要妈妈。
|
|